> Xidorn Quan <quanxunz...@gmail.com> 於 2015年3月31日 14:09 寫道: > 3.1.1.2 > 省略号,关于省略号的位置问题,我想或许值得说明一下。虽然我个人很喜欢在底部的省略号,但并不是所有的字体都是如此,而且 GB/T 15834-2011 > 里面,省略号也是摆在正中的。
這部分在「3.1.2 標點符號的字形、尺寸與字面分布」節中已經有說明。因為國標跟台灣教育部的省略號都位正中,所以並沒有特別描述。 > 包括:刪節號、破折號等標號,位字面正中,佔一個漢字之高、二個漢字之寬,並不得以適配分行之由拆至二行,依文字書寫方向使用相應的標注方向。 有些漢字字體會把U+2026的點放在底部,主要應該是因為這個字元漢字、西文共用,放底部方便fallback。 > 连接号,依据 GB/T 15834-2011,似乎除了 em dash 以外,也还有普通的 dash?不知道是否需要提到? 那分文件採用的Unicode字元很亂,基本上是字形的差異,語意上還是用en dash才對。(GB/T是推薦而非強制標準,所以模糊、有問題的地方就不去管它了) > 书名号,乙式,我不确定繁体中文的用法,但是简体中文中双书名号和单书名号皆可以标示书名及篇名,其区别类似于双引号和单引号,用于在书名号内引用另一个名称,如《如何评价〈狼图腾〉》(随便在知乎上找了个问题 > 233)。 乙式書名號看來還是要區別大陸跟台灣的用法(原先沒寫是不希望太複雜,光書名號就有甲、乙式,乙式又分二種……)。 台灣是以單書名號為篇名、雙書名號為書名,比如《舊約聖經》和〈馬太福音〉。 > Xidorn Quan <quanxunz...@gmail.com> 於 2015年3月31日 14:09 寫道: > > 3.1.1.2 > 省略号,关于省略号的位置问题,我想或许值得说明一下。虽然我个人很喜欢在底部的省略号,但并不是所有的字体都是如此,而且 GB/T 15834-2011 > 里面,省略号也是摆在正中的。 > 连接号,依据 GB/T 15834-2011,似乎除了 em dash 以外,也还有普通的 dash?不知道是否需要提到? > 书名号,乙式,我不确定繁体中文的用法,但是简体中文中双书名号和单书名号皆可以标示书名及篇名,其区别类似于双引号和单引号,用于在书名号内引用另一个名称,如《如何评价〈狼图腾〉》(随便在知乎上找了个问题 > 233)。 > > - Xidorn > > > 2015-03-31 3:01 GMT+11:00 Xiaoqian Wu <xiaoq...@w3.org > <mailto:xiaoq...@w3.org>>: > 大家好, > > 非常感谢董福興、陳奕鈞和梁海在过去的一年时间里,以志愿协作的方式完成了《中文排版规范》的初稿[1]。 > > 本规范旨在总结中文语言里的需求,为CSS、HTML、dPub等规范提供实现支持中文正确显示的依据,也祈求能帮助实现文化的传承。由于时 > 间和个人阅历等限制,这份初稿可能还没有涵盖中文各方面的细节需求。欢迎大家审阅本稿,集思广益,通过本邮件列表或者GitHub[2]提供 对相关知识点的见解。 > > 你的每点建议,都能帮助CSS、HTML甚至Web更好地支持中文 :-) > > [1] http://www.w3.org/International/docs/chinese-layout/zh/ > <http://www.w3.org/International/docs/chinese-layout/zh/> > [2] https://github.com/w3c/clreq <https://github.com/w3c/clreq> > > -- > xiaoqian >